在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的当下,一种名为“手机口”的新型作案方式悄然兴起,让不少缺乏社会经验的年轻人误入歧途。近日,黟县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一起案件,为广大青少年敲响了警钟。
“手机口”是电信网络诈骗的新变种。行为人通过操控两部手机实施作案:一部手机与诈骗上线保持通话,另一部则拨通本地被害人电话。如此一来,诈骗分子得以直接与被害人沟通行骗。利用本地归属电话号码拨打,大大提升了电话接通率,进而提高诈骗成功率。此类作案手段隐蔽性强,不仅损害群众财产安全,更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重要“帮凶”。
案情回顾
2024年,年仅18岁的“05后”小王,在QQ频道上刷到一则诱人的兼职广告:“两个手机当客服,2小时700元” 。怀着轻松赚快钱的念头,他下载境外聊天软件“纸飞机”,与上线“楠楠”取得联系。随后,小王还拉上好友小张等6人一同参与。
按照上线指示,小王等人用自己的手机拨打指定的被害人号码,同时用另一部手机接通上线电话。诈骗过程中,上线化身抖音客服、培训机构人员等身份,对被害人实施精准诈骗,小王等人则在一旁全程倾听。经查,他们先后使用12张手机卡,拨打诈骗电话超1000次。其中,小张拨打滁州被害人电话,致其被骗5万元;小王拨打黄山被害人电话,致使对方损失5.2万余元。这些看似“简单”的操作,实则成为诈骗分子的“帮凶”,给被害人家庭带来沉重打击。
案件移送至黟县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后,检察官经审查认定,被告人小王、小张明知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,仍提供帮助,涉案金额巨大,其行为已触犯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,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。
黟县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,法院经审理,采纳检察机关量刑建议作出判决:被告人小王犯诈骗罪,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,缓刑二年,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;被告人小张犯诈骗罪,判处有期徒刑一年,缓刑一年六个月,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。
检察官提醒
青少年涉世未深,往往成为诈骗分子重点“围猎”对象。看似诱人的“高薪兼职”背后,极有可能隐藏着违法犯罪的深渊。希望广大青少年:提高警惕,拒绝“可疑兼职”,务必保持清醒,切勿因一时贪念触碰法律红线;学习法律知识,明确行为边界,坚决不参与任何违法犯罪活动。